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/ 新闻动态 / 加征关税、取消免税、停收包裹…当突发成为跨境日常,Deepseek说:

加征关税、取消免税、停收包裹…当突发成为跨境日常,Deepseek说:

浏览数量: 1     作者: 本站编辑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5-02-06      来源: 本站

["facebook","twitter","line","wechat","linkedin","pinterest","whatsapp"]
加征关税、取消免税、停收包裹…当突发成为跨境日常,Deepseek说:

当地时间2月1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%的关税,同时取消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小额货物“最低限度”关税豁免政策。


对于跨境电商而言,犹如一记重拳使得长期依赖小额豁免政策、采用直邮小包物流且未在海外仓备货的卖家,将面临物流成本剧增的难题。而中小跨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——价格优势,也会因关税提升而大打折扣。


就在昨天,美国邮政署(USPS)也在官网发布通知:暂时停止接收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所有国际包裹,直至另行通知。



随着对中国加征10%全面关税的行政命令正式生效,并取消了来自中国的800美元以下商品“小额豁免”的免税政策,这个通知就没有那么让人意外了!


未来,中美贸易关系的持续演变,跨境电商行业又该怎么办?带着问题,我去问了Deepseek。


政策背景

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


近年来,全球贸易摩擦加剧(如中美贸易战、欧盟数字税等),各国倾向于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土产业。取消小额进口免税(De Minimis)政策是这一趋势的体现。例如,美国自2016年将免税门槛从200美元大幅提高至800美元后,跨境电商(尤其是中国卖家)通过“小额包裹”模式大量进入美国市场,挤压了本土中小企业空间,引发政治压力。


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


全球跨境电商年均增速超过20%,低价商品(如服装、电子产品配件)通过“拆单避税”涌入欧美市场。例如,美国海关数据显示,2022年通过“800美元免税”入境的包裹超过7亿件,其中约60%来自中国,导致传统进口商和本土零售商强烈抗议。


税收漏洞与监管缺失


小额免税政策被滥用为“灰色清关”工具。例如,部分卖家通过虚报商品价值(如将1000美元商品拆分为两个500美元包裹)逃税,甚至走私违禁品。美国国土安全部2021年报告指出,约15%的免税包裹存在申报不实问题。


政策核心


关税起征点调整



将免税门槛从800美元降至0或更低(如欧盟的150欧元),所有进口商品均需缴纳关税和增值税。


清关流程复杂化


强制要求所有包裹提供完整报关单据(如HS编码、商业发票),并通过正式清关渠道(而非邮政通道)进入。


税收穿透监管


建立跨境电商平台代扣代缴机制(类似欧盟IOSS),确保税款征收。


对跨境电商的影响


成本结构剧变


关税成本:假设某商品FOB价格为100美元,美国关税税率5%+州销售税7%,综合税负将增加12美元,导致终端售价上涨15%-20%。


物流成本:正式清关需支付报关代理费(约50美元/票),小包快递模式失效,海运/空运头程+海外仓模式成为必选项。


合规风险陡增


欧盟2021年实施增值税新政后,亚马逊封禁了约5万个中国卖家账号(因未注册VAT)。
美国若取消豁免,卖家需为每个SKU申请FDA/FCC等认证(成本约2000美元/项),否则面临商品扣押风险。


市场格局重构


长尾商品(如10美元以下的手机壳、数据线)因成本优势消失,可能退出市场。


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海外仓(如SHEIN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130万平方英尺仓库),中小卖家被迫转型为本土企业的供应商。


消费者行为变化


麦肯锡调研显示,若包邮门槛从30美元升至50美元,约40%的消费者将放弃购物车。跨境订单转化率可能下降20%-30%。


应对策略


优化选品策略


优先选择低关税品类:例如部分电子配件、家居装饰品等税率较低(3-5%)的商品,避开服装(10-30%)、鞋类等高关税品类。
高附加值商品:转向利润空间更大的小众市场,如手工制品、定制化产品(如刻字饰品、个性化礼品),通过溢价抵消关税成本。
轻小件商品:减少体积大、重量高的商品,降低物流和关税成本占比(例如饰品、手机壳、小工具等)。


利用免税或低税政策


原产地调整:若商品原材料或加工环节符合美国贸易协定(如美墨加协定/USMCA),可申请原产地优惠税率。


拆分组装:将高税率商品拆分为零件(如服装面料与配饰分开),利用零件低税率优势。


灵活调整物流模式


小包直邮转型


与合规物流商合作:选择提供“关税预付”(DDP)服务的物流商(如递四方、云途),由物流商代缴关税,避免清关延误。
合并订单发货:通过“虚拟海外仓”模式,将多笔订单合并为单一大包裹报关,摊薄单件关税成本(例如10单合并为1单800美元申报)。
低成本海外仓分阶段布局

共享海外仓:加入第三方海外仓的“一件代发”服务(如ShipBob、谷仓),按使用量付费,无需自建仓库。


平台官方仓:利用Temu、TikTok Shop等平台的美国仓库计划,享受平台补贴的仓储和物流费用。


区域化集货

东南亚中转:将货物先发至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中转仓,再批量海运至美国,利用东盟国家关税优势。


降低合规与运营成本


自动化工具替代人工


关税计算工具:使用Avalara、Flexport等工具自动匹配HTS编码并计算税费,减少人工错误和合规风险。


ERP系统集成:通过店小秘、马帮ERP一键生成报关单,降低操作复杂度


合理利用平台政策


平台代缴关税:选择亚马逊FBA、TikTok Shop等代缴关税的平台,避免自行处理清关流程。


参与补贴活动:关注平台关税补贴计划(如Temu近期推出的“关税无忧”活动),短期缓解成本压力。


税务优化


免税额分配:若政策允许,将单件商品价格控制在800美元以下(例如高价商品拆分为配件+服务费)。


合理申报价值:在合规范围内,通过提供采购发票证明申报价值真实性,避免因低报被罚。

差异化市场与营销策略


避开红海市场


垂直细分领域:专注小众需求(如宠物智能用品、露营装备),减少与低价卖家的直接竞争。


本地化内容营销:通过TikTok美国本土账号、Instagram Reels推广产品,建立品牌认知而非依赖低价。


提升用户体验


关税透明化:在商品页面明确标注“关税已含”或“到付关税”,降低消费者退货率。


快速交付标签:与物流商合作提供“7日达”服务,用时效优势弥补价格劣势。


社群与私域运营


Facebook群组营销:针对特定用户群体(如户外爱好者)建立私域社群,通过限时折扣和会员制提高复购率。


KOC合作:与小微网红(粉丝1万-10万)合作推广,成本低于头部KOL,但转化率更高。


长期能力建设


品牌化转型


注册商标与专利:通过品牌溢价抵消关税成本(例如独立设计品牌可将价格提高20-30%)。

讲好品牌故事:强调环保、手工、文化属性(如“非遗工艺”),吸引愿意为附加值付费的消费者。


多平台与多市场布局


新兴平台红利:入驻新兴市场平台(如拉美的Mercado Libre、中东的Noon),分散美国政策风险。


独立站+社媒导流:用Shopify建站,通过TikTok、Pinterest引流,降低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。


数据驱动运营


动态定价工具:根据关税、汇率、竞品价格自动调整售价,保持利润空间。


库存预测模型:通过历史数据预测爆款,减少滞销导致的仓储成本。


政策调整本质是全球贸易规则的重构,短期将引发行业阵痛,但长期倒逼中国跨境电商从“价格战”转向“价值战”。企业需以“合规化+本土化+品牌化”为核心,在供应链韧性、数据合规(GDPR/CCPA)、消费者洞察上构建护城河。最终活下来的不是最便宜的卖家,而是最懂目标市场的全球化品牌。
(内容由AI生成)


Phone:86-591-87812359Email:kwa@hyfairs.com​​​​​​​

官 方 公 众 号
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南江滨大道198号
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©2023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 闽ICP备16029097号-7